当前学生设计进展
您的位置:首页 > 学生空间 > 当前学生设计进展 > 大学路鮀浦段立体化改造规划当前学生设计进展
大学路鮀浦段立体化改造规划
第一阶段总结报告
一、构思过程
- 实地考察:4月7日下午我们小组到实地进行考察,基本了解了规划用地的面积、地形、周边情况。发现卫星图的提供的信息相当少,只有实地考察才能为我们提供真实的信息,为以后的规划打下基础,做到因地制宜且不脱离规划地的实际。
- 确定主题:根据实地考察所得,我们经过几轮讨论,最后确定了“水”的主题。规划用地内原本有两个水湖,可因地制宜,并且用地一面靠山,四周树木茂盛,有可利用的水资源,水的来源就有了保障。山水相接的创意也能营造一种和谐静谧,亲近大自然的氛围,增加体育公园的观赏性,亦能为学校师生及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身养性远离尘嚣的环境。同时“水”的创意也能也我校著名的水上图书馆相呼应,充分体现我校建筑的艺术特色。
- 建筑:按照任务书上的要求,我们计划在规划用地上修建综合体育馆、酒店、停车场、文化广场四个主体的建筑及设施。在修建何种综合体育馆上,我们出现过巨大的分歧,分歧是“建篮球场为主体的体育馆”还是“建更大型的足球场为主体的体育馆”。支持建前者的理由是土地面积有限,不可能容纳巨大的标准足球场。而支持建后者的理由是汕大已有室内篮球场,唯独没有也急需一个有标准足球场的场馆,而且土地的面积是勉强能容纳下足球场并不影响体育公园整体性的。由于一次讨论无法作出妥协让步与得出统一的意见,我决定让大家为自己的观点找出充足的证据支持,通过这些证据来决定修建何种体育馆。果然,在接下来的两次讨论,我们的收集的证据证明了建以足球场为主体的体育馆是不符合用地的面积要求并且破坏体育公园整体性的,最终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规划结果
- 水域:经讨论,我们认为“水”作为主题,水域必须覆盖公园的大部分地区,所以采用了水域围绕各主体建筑的分布方案。
- 绿化:为了营造园林式的氛围,绿化的树木主要分布在岸边。
- 道路:
前期
前期我们设计的道路是水上的小径,类似于荷花池的水上小桥。经老师的指点,它存在路宽过窄,不能通车,有消防隐患等严重的弊端。后期我们据此作出了改进如上图所示,重新设计了路宽为8m的绕园双车道,有效地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 门:原本我们只设计位于未来新校门左旁的大门,后经老师的指导,出于对消防安全及出入方便的考虑,我们分别在未来新建校道(即进入新校门的主校道)旁与公园东端分别加设一个侧门。
- 文化广场:从公园大门进入就是文化广场,如此的布置给游客一种开阔宽敞的感觉。
- 体育馆:作为体育公园的主体,位于公园中央,占地约16000m2。馆内设有标准游泳池、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健身房,有可容纳观众6000人次的标准篮球馆。
- 酒店:
-
位于公园的东半部分,占地约2000m2,周边有湖水围绕。酒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穆尔岛(休闲娱乐中心)、酒店大楼(商务区)、宾馆大楼(住宿区)。
- 停车场:位于公园东侧,占地800m2,分为地上和地下两层。位于酒店右侧,与主干道相通,停放车便利。
- 细节:公园内还设有石桌、茶桌、亭子、花坛、喷泉等设施。给人们带来便利。
三、总结感悟
- 没有实践就没有话语权。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规划用地的实际情况有了清楚的了解,才不会在规划中出现可笑的错误,例如一个小组决定建室外足球场、体育馆、室外网球场篮球场等大量运动设施,却完全没考虑到土地面积是否足够。
- 要用事实用道理说话。在建何种体育馆的争论中,我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在问题难以解决之时。我决定让大家搜集数据资料来论证有限的土地面积是否能兴建大型的足球场馆,通过数据我们得出了结果也停止了争论。
- 永远没有差的创意,只有不敢说出口而错失的创意。设计的过程就是分享创意的过程。头脑风暴让大家积极地思考大胆地发表想法,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创意。不需要评价,不需要指正,创意没有好坏之分。